2011/12/05

20111204中時電子報


三少四壯集-鐵道文化館的小市集

2011-12-04中國時報   劉克襄/文

農夫市集不只是購買安全食物的地方,還是跟土地對話的平台。西海岸各地如今都有類似的農夫市集,那是台灣最精彩、質樸的民間力量。
 東海岸缺乏大型市鎮下,花蓮市匯聚了周遭鄉野生活買賣的貨物和人潮,在市區各個角落形成大小市集,密度之高不下於西海岸大城。以阿美族販售野菜老婦為主的個體戶,則散落其間。
 我觀察她們的動線,發現一個如常的情景。早上她們分散在不同的市場,黃昏時,來不及兜售的食材,便集中到吉安黃昏市場,觀光客才有一島嶼異文化的市集體驗。
 因為好奇地方市集如何形成,最近又注意到,另一個別致現象。位於市區東邊,臨海的鐵道文化館,最近也注入了新的內涵。原本,它只是利用舊時鐵道廠房和文物,重新整治為新園區。館內規模新穎,擺設不少東部鐵道文物。此地離花蓮三角熱鬧商區不遠,但初時還是少有人前往。整個環境常處於靜寂,一如園區內的山龍眼和樟樹,垂老而孤單地佇立。
 去年暑夏,園區內更有一小小變化。到了周末,一些當地友善耕作的小農進駐,成立「好事集」,固定在此擺攤設位。花蓮的自耕農素來蓬勃,不少當地人或者厭惡都會生活的上班族,都在此從事理想性的農耕。有回特別前往觀察,只見八九攤位,一半都是早年走訪花蓮時,已經有個別接觸的小農,比如阿寶姐姐、泥巴咖啡都是裡面的成員。我因熟稔他們的生活信念,看到這個花蓮最早的農夫市集成立並不覺得意外。鐵道文化館的空間挪移出來也是個時機,把兩個看似無關的新興產業,做了有機的聯結。  


漂流木工藝也是「好事集」的重要攤位。◎劉克襄/攝影
 
 小農是生活貨物資訊的平台,不只是買賣。◎劉克襄/攝影
 ▲ 「好事集」交易買賣的畫面。◎劉克襄/攝影
 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